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昨天 01:25 |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超级版主
 
- 积分
- 305106
|
力城市竞相布局物联(络化)
如今,北京、、广东等具有一定经济力,并且在市场化、产业化等各方面走在前列的城市,正马加鞭,加大投入,希望在物联的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层面获得突破,抢占先机。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会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在去年年底举行的“2022信息城市高层论坛”上表示,北京将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初步目标计划用到五年的时间,让北京市物联产业规划能基本成型,产业链和产业群初步形成。预计到2022年,北京将建成首个物联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物联信息交换平台、传感信息络平台、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平台。完成、社会、企业个方面涉及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流通供应链、社区综合服务等领域的一批示范应用和区县级、园区级综合示范。
另外,还将基本建成物联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促进RFID、传感器、二维条码、短距线通信、IP6、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等一批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企业建设)
林绍福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北京市在干预传感、物联应用这一块有非常好的基础。特别是结合奥运会的举办,物联技术应用在城市格管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食品溯源、水质检测等方面有全国领先的成功典型应用,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而今年3月2日,国内首个物联中心在成立。作为首个物联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打造物联创新基地和高端物联产业链,并引领物联标准的制定。其,作为国内物联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地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和践应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据市副主任池洪介绍,在技术研发方面,2000年以来中科院和市共同投入了数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相关技术的研究。而上述研发投入的主要成果之一———中科院的MWAVE宽带线移动通信系统,曾在2022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堰塞湖处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将堰塞湖水位和坝体状态时传送到的办公室,为安全、有效、远程指挥处置堰塞湖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标准制定方面,中科院微系统所牵头推进传感标准制定工作,并代表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已经制定了国内首个物联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通过所不在的传感器,能够时感知危化品等险情并迅速做出反应,这将大大提高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水平。
而在广东,物联产业链上的企业表现积极,加大力度抢位。其中包括移动、远望谷、新大陆等国内企业,以及像IBM、西门子、思科、惠普等跨国。据了解,去年8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内容涵盖医疗、电子、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环境管理、络工程建设、节能减排和物流信息平台等众多领域项目。思科作为全球络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非常重视物联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前不久,思科也与广东科技厅签署合作备忘录。总部位于的物联企业远望谷的年报报显示,其物联产业销售业绩2022年获得了高速增长。
此外,在广东某些二线城市,物联园区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媒体报道,去年底,移动投资66亿元建设的南方基地初步投入运营,该基地将物联作为六大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移动已经开通包括手机支付、物流管理、终端监控、电器卫视、农业蔬菜大棚监控等在内的一系列物联业务。
而正积极打造“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宽带和线通信络的覆盖率高,为物联的发展提供了坚的基础设施支持。据了解,杭州的物联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总体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线传感、频识别、物联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在工业控制、电子安全监控、区域入侵防范等方面的产业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物联产业化应用打下良好基础。[P]
据了解,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从2022年开始就对相关企业、产业动态进行了跟踪、扶持、培育。2022年,市信息办在编制《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就已经把传感产业列为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并编入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进行扶持。
如杭州图书馆新馆,是目前全球一次性建成的大的RFID图书馆。去过图书馆的市民惊喜地发现,除了已有的读者证外,第二代身份证、市民卡都可以充当读者证,通过市民卡的信用体系保障,读者能够真正全免费办正免年费、免押金)。据统计,新馆开馆30天内,图书馆就为读者办正3万张。此前,杭州图书馆在50年内才为读者办正5万张。并且通过RFID系统,杭州图书馆在不闭馆的情况下,顺利施新馆搬迁。
亟待迈过多道门槛(企业建设)
去年8月,温家宝来到中科院锡高新微纳传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谈到,“当计算机和互联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因此,首先要攻破技术难题。此前,池洪在谈到物联产业链的个环节(感知、信息传送和信息处理)时表示,“乃至国内薄弱的是感知环节。我们在传感器材料、设计、制造和功能现上离世界级水平差距很大。”
的确如此,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的高端传感器件和芯片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占领。这些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元器件,是物联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颇有门槛的技术。因此,国内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突破,而且更要注重元器件的质量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谈到技术难题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则认为,一是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只能是在100米-1000米,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信号将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外部环境指标问题。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就要大打折扣;是络安全问题。由于很多时候是线传输,因此就存在信号可能会被窃取的危险,这将直接影响到这个体系的安全。(建设)
其次,需全面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刘海涛不久前表示,“目前传感具有产业规模小、应用领域杂、开发模式孤立、应用场景差异性大等特点,为此,按照‘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产业架构,传感标准工作组将这一架构推行到国际传感的标准化,成为国际产业的主推方向。该标准体系框架重点分离了传感应用的共性技术特点和差异性,为解决传感应用场景多样化和大规模产业化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传感产业链中各单位现明确的分工,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推进传感的研究、开发、集成和应用。这一框架的施和推动,需要、各应用相关行业部门、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协作,按照统一的高层规划,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国在技术、标准上的势地位,更好地推进大规模产业化。”
后,用户需求的挖掘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郑立荣表示,发展物联,属于市场导向型,这是的势。而如何将技术劣势转向市场导向势,这值得深思。其,在欧美许多,物联发展这么多年,但没有足够市场化,目前大多数的应用是在推动,而且属于公共服务项目,很少有项目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从欧盟制定的物联路线图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物联以及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应是在十年以后。而对于来说,发展物联有很大的势。因为有很大的应用市场,市场化的应用,可以催生新兴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把握这次机会。(做)[P]
而如何发展国内的物联市场呢易观国际分析师沈锂鸣作了进一步分析。其认为,行业用户才是物联市场关键的环节。首,物联市场发展必须以行业用户需求为根本推动力。的扶持是目前物联直接的动力,但仅有的支持并不足以启动市场,更不能持续推动整个产业。第二,物联应用必须融入到行业信息化中去。从行业用户的角度看,任何新技术或新理念的应用都将被纳入整体信息化体系,成为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环节。物联也不例外,若想开启行业市场,必须在用户现有信息化应用中找到切入点,并以当前信息化水平为基础。第,物联应用必须配合行业用户的应用环境。物联若想进入行业市场,还要面对行业政策、应用习惯,以及物联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匹配等问题。
易观建议,对于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需要先期与行业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对于物联的理解与需求;不要过地推出物联相关产品,先找到自身现有业务与物联的关联,在与客户需求结合的基础上再推出针对性强、同时体现物联特性的解决方案。而对于行业用户,不仅要全面评估物联的概念;而且还要寻找物联与现有IT应用系统的关联;并跟踪物联发展,积极参与到整个物联发展的进程中去。(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