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面对这种社会现,必须寻求多种途径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因为这是执政的根基,是任何一个社会正常运作的基本前提。络听政问政则是利用现代络技术和民进行开放的、互动的沟通,是和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基本做法
针对广东省惠州市民人数已达204万人,互联普及率已达526%的新情况,惠州市委、市于2022年6月开展络问政试点,成立了“惠民在线”工作小组,并将涉及民生问题多的13个市直部门确定为试点单位。市委、市主要带头与民进行视频在线互动,回应民提出的问题,对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作出批示,在广大民中产生热烈反响。
全力打造个问政平台,致力推动络问政常态化。一是编好《惠民在线信息摘报》。惠州市委宣传部将本地主要论坛、信箱中民关注的意见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每周编发1至2期《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报主要,市的批示由市委督办、市督办转各部门办理,处理结果统一在个公布,解决了大量上热点问题,成为络问政平台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收集渠道。二是开办“惠民在线”论坛。每月邀请市和部门负责人与民面对面交流,直接回应民的问题。是开设“惠民在线———络问政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意见受理。民向市、各部门“一把手”和各县反映的民生问题和意见建议,由市信息中心通过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分送给相关职能部门,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络问政服务,有效提高了的行政效能。
高起点建设问政络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具有信息公开、市委批帖、热点难点跟踪、民写信、部门回复、惠民在线论坛、上调查、上征集八大功能的问政平台。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和“惠民在线”直播平台;信息产业局增加建设了覆盖全市的政务专,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并在公共场所设立了便民信息站和电子触摸屏,为市民提供政务信息、上缴费、购物、培训等服务。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络问政制度化。一是制定相关工作文件。市委、市相继下发了《关于印发“惠民在线”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络问政工作的通知》,明确收集、报送、交办、处理、反馈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程序和机制。二是建立问责机制。设置“红绿”灯,建立民评分制度,对民提出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做到5个工作日内回复。部门按时回复的,问政平台将自动亮“绿”灯,超过5个工作日尚未回复的亮“”灯,超过15个工作日仍未回复的亮“红”灯。同时,建立民评议制度,论是提问题还是浏览问题的民,都可以对部门的回复进行打分评价,评分结果直接在平台公布。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惠州市纪委会同市委、市督查办、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产业局组成检查组,每月对各县、各部门的络问政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并视情况予以公布。同时,将络问政工作纳入“行风评议”和“万众评公务”等考评范围。市纠风办根据民评议、回复率、回复时限、回复质量、办理率等项目对各部门行风进行考评。四是建立培训指导机制。惠州市专门设计了“惠民在线”论坛工作流程图,从上预告、问题收集、资料准备到反馈落,形成了9个步骤,规范操作流程,方便和部门负责人自如地与民在线交流。
自2022年11月到2022年11月底,惠州络问政平台共收到民来信总数26633件,部门回复总数为25940件,回复率9740%。《惠民在线信息摘报》共编写61期,摘录问题271个,市委主要批帖263条都得到有效办理。[P]
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公开的主动性有待加强。据惠州市先行试点的部门反映,在众多民意见中,有相当部分问题是对相关事项办理的咨询意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是必须主动公开的内容,但不少部门对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依法及时公开该公开的信息,增加了百姓的困惑和不解。
民问题的办结率有待提升。各县、市直有关部门对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的回复率都在90%以上,但办结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是由于法律法规及经费、人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有的是对络问政工作没有足够重视,出现了回复迟的问题;有的是相关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影响了问题的及时解决;有的是主要承办部门在处理完毕后,没有及时向民反馈处理结果。
民的代表性有待提高。目前民主要集中在城市,主体多是年轻人,影响络听政问政的代表性。而农村人口众多,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更需要多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善用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截至2022年12月,广东互联用户已达4860万人。随着互联应用水平的迅速提升和民主执政的深入推进,民人数还会不断增加。要从巩固的执政地位,提高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络问政工作的重要意义,把络问政纳入委的议事日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善用络宣传和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络在问政、议政、施政、执政中的重要作用。
抓好民意见建议的落,是络问政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把络问政工作与完善问责机制结合起来。探索建立运用络进行考核、评价和监督的机制,强化问责的效能和手段,加大问责力度,提升各部门络问政的整体水平。二是为了络问政的可持续性,对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要给予必要保证。是对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筛选。民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文化素质、社会经历、性格修养都参差不齐,提出的意见、建议也五花八门,要进行筛选,把那些真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梳理出来提交批示和交给承办单位办理,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四是对民进行界别分类,根据民自发形成的参政议政代表,委主动交流沟通,积极探索民代言人制度,确保民意见的代表性和充分性。
整合资源,形成络问政大格局。把络问政工作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对于涉及民生问题的或部门重大决策的内容,在出台前要广泛收集采纳群众意见和建议,改变传统执政方式中公众与官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委、决策的民主性、透明度和可行性。把络问政工作与推动络信访、络反腐结合起来。通过络问政平台,进一步畅通和扩大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和查办群众关注的问题。增加农民参与络问政的比例。如惠州通过信息化建设、农家信息屋建设、手机短信等方式培养农民的参政议政意识,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络问政的队伍中来。
把络问政工作与加强舆情民意引导结合起来。要注重通过络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把络问政工作作为了解、引导舆情民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络问政平台及时发布和的声音,加强正面引导,掌握舆论主动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